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8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文章封面.jpg

▲通常公司開啟徵才資訊,目的就是為了補足內部缺乏的人力,誠然許多主管或是老闆都希望招募進來的人最好都有過相關經驗(圖片來源:freepik,CC Licensed)

文/HR好朋友

相信大家的公司在這段時間應該多了蠻多新面孔,七、八月是不少企業有新血初入職場的季節,不過當你的公司有新人加入時,你們會有完整的「新人培訓」環節嗎?新人培訓不僅對新進員工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影響,同時也牽動公司的成功和業務營運,若沒有注重新人培訓,很有可能會讓好不容易招募進來的人力再度流失!

近期就有網友分享,自己前陣子剛轉換跑道進入新公司,因為本身並未有相關經驗,所以比較需要有前輩帶領或教學,但無論是同事還是老闆都以「沒空」當理由,之後還把網友叫去辦公室說「職位比其他人都還要閒,你看其他人都很忙」。這也讓該名網友大感疑惑,雖然知道不願意花時間投資培訓新人小公司的通病,不過當初面試時老闆還說願意花時間教,現在這樣不是本末倒置的惡性循環嗎?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封面

文章來源:accurate愛客獵  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

員工頻繁跳槽,企業離職率高,為什麼呢?作為HR,每次碰到員工提出要離職,就覺得很無奈。如果想把擁有關鍵技術能力的員工留下來,企業就需要給員工做好職業規劃,員工也會覺得被重視,很大機率會留下來。

職涯規劃該怎麼做?

員工職業生涯中的五個階段

  1. 第一個階段,員工的職業定位階段,職業定位就是員工需要了解自己想要什麼,這時候是員工自己職業定位的問題。

  2. 第二個階段,員工的職業適應階段,有很多員工,在做了一段時間的工作之後,覺得自己不太喜歡現在的工作,對現在的所做工作不太滿意,想跳槽,可是又發現自己想要做與自己現有能力不太符合,做不來,這又陷入了一個兩難階段。

  3. 第三個階段,員工的職業發展階段,這個階段大家做得比較平穩,和其他同事相比,相差不大,發展空間也不大,這個職業階段中員工比較關注的是,如何才能更好地發展,如何才能表現更加出眾。

  4. 第四個階段,員工的職業轉型階段,員工在專業的領域中表現比較出眾和優秀,積累了很多的專業經驗,在這個職位也做得特別好,這時候想嘗試新的領域新的方向,而在新的領域中,需要面臨更多的挑戰,這時候會考慮怎麼轉型。

  5. 第五個階段,員工的職業平衡階段,這時候員工考慮的不僅僅只是工作本身,還有自己擔任的社會角色。比如部分女職員,考慮是不是要結婚生孩子,這時候重心未必追求職業發展轉型,追求的是職業的平衡。

延伸閱讀:還在職涯的大海中迷航?人資專家和員工聊天的三個秘訣,也能帶你航向「夢想燈塔」!

作為HR的我們,應該關注員工的三個職業階段:職業適應、職業發展和職業轉型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訓練零失誤的好習慣 開展個人學習成功之路

文/震旦月刊第606期 林由敏(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)

文章封面

在現今充滿變動的世代中,人人都必須保持對外在環境的敏銳度;但熟悉的日常作業卻破綻百出,一旦犯錯就手忙腳亂,接二連三失誤,該怎麼辦?個人、團隊、制度都忙中有錯的時代,現代上班族最需要的「零失誤」思考術,訓練好習慣,才能徹底改變職涯。

過去傳統的學習方式,多半是採被動接受老師或專家所給予的知識,將其奉為圭臬來反覆苦讀;然而這樣硬記死背來掌握學科知識的學習,僅能稱為淺層知識的累積,在現今高速變化的時局下,我們無法只依靠這樣的學習方法成為「新時代的知識菁英」。因此,我們必須將這些淺層知識,透過深度處理來內化成為自己的智慧或技能,甚至能夠舉一反三出更創新的想法或作法,才能達成真正的「學以致用」。

 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封面.jpg

文/徐子捷(轉載自HR好朋友,想知道更多好文請點這裡

年底到了,HR是否也感覺到人心浮動了呢?雖然我們常說年後才會有比較明顯的轉職潮出現(誰不想領完年終再離開?),但其實這段時間內,若發現有員工出現「連續請假」的情形,HR就該特別留意這些人是否已經決定離職了……或許他們正在騎驢找馬也說不定!

想知道如何讓員工「不想離職」嗎?

員工選擇離職的原因百百種,儘管許多企業HR都會與將離開的人進行離職面談,但大多都只是高空砲而已,畢竟彼此都清楚離開的原因多數脫離不了「錢」;而升職、加薪也並非解決流動率的唯一方法。

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,美國出現前所未有的大離職潮,對此,職場專家、前 Twitter 高級主管 Bruce Daisley 接受《CNBC》採訪時分析,良好的工作關係有助於留住員工;而在 Gallup 的一項調查也顯示,當員工能在工作中擁有一位好朋友是有助於提升員工敬業度的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封面

「履歷」往往是HR、招募人員認識求職者的第一步,但是履歷真的能完整呈現一個人的能力嗎?

「傳統履歷」可能不再是招募多元化團隊的工具

文/HR好朋友

傳統履歷不再受歡迎?

據《CNBC》報導指出,Applied創辦人——Khyati Sundaram認為,填寫工作申請表和簡歷不僅無法充分表現出一個人的技能和知識;這個過程更可能讓招募人員掉入一個黑洞,永遠聽不到人們真正的聲音。

Khyati Sundaram談到,履歷讓招募人員有一條捷徑來認識求職者,但若習慣靠著簡歷來面試,將會給團隊帶來災難性的問題,因為你將會被偏見給侷限,無法真正找出有能力的人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封面.jpg

給預告工資請勞工作到今天,但是資遣通報要10天,怎麼辦?

如果雇主要資遣一位工作滿 3 個月未滿一年勞工,本應有 10 天預告期,但雇主選擇當天告知、當天請勞工離開,並給付 10 天預告期工資。

  • 契約終止日是哪一天?

  • 資遣通報怎麼辦? 

  • 預告期工資的屬性為何?

雇主若依勞基法第 16 條第三項規定,發放預告期工資,不給予預告期,則契約終止日就是該日,而不是再順延 10 日。

然而,很多狀況都是當天雇主與勞工翻臉,雇主寧願給資遣費、預告工資、非自願離職證明,都要勞工當天離開。

但是,就業服務法第 33 條有規定,雇主資遣勞工,必須 10 天前通報,這就導致了許多企業在實務上操作時,會請勞工當日離開、當日做資遣通報、10 天後退保,契約終止是 10天 後,這其實與規定是不符的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封面.jpg

▲低報學歷也算是欺騙雇主的行為嗎?(圖片來源:canva,CC Licensed。)

低報學歷,法院判決解僱合法!

文章出處HR好朋友


裁判字號: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09 年勞訴字第 183 號民事判決

裁判日期: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主管踩不得的14顆「領導地雷」,你中了幾顆?

文章封面

文/徐子捷 原文刊登於HR好朋友

身為一位主管,應該具備哪些條件,才能讓底下的員工信服呢?又或者說,身為下屬的你希望頂頭上司擁有哪些能力,能作為效仿的對象呢?

Forbes》日前邀請了旗下商業委員會(Forbes Business Council)的 14 位委員,在觀察管理層們的工作模式後,分別提出需要修正的地方,讓他們避免成為下屬心中的「地雷主管」。

主管勿踩的 14 顆領導地雷,你中了幾顆?

1.口無遮攔、說話不經思考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封面

文/徐子捷 原文刊登於HR好朋友

在《哈佛商業評論》2020 年 8 月份的評論中提到,新冠肺炎的流行不只改變了經濟和勞動市場,也同時大幅提升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重要性。

為什麼這麼說呢?主要是因為,新冠肺炎導致企業在工作方式、地點以及聯繫方式上,產生了巨大變化,加上有研究顯示,多達 73% 的員工將會依賴雇主來為未來的工作做準備,可見 HR 的角色在後疫情時代中有多麽重要!

在《哈佛商業評論》中,Cognizant Center for Future of Work 的副總裁提到,未來十年 HR 工作夥伴應該專注於福利、組織信任、創造力和創新、數據分析以及人機合作等五個面向中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封面

▲員工了解職業發展並不是單方面就可以達成的,想要真正實現這個目標,和經理們開誠佈公地進行一對一對話,了解自己發展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(圖片來源:freepik,CC Licensed。)

文/HR好朋友

正在煩惱公司流動率的人資們,你是否還在百思不得其解,明明福利制度都規劃很完善、基本上該給的都已經提供給員工了,卻還是留不住人呢?INC. 認為,員工之所以會「真正」的離開,原因很簡單,即使我們承認薪資固然是許多人所重視的一點,低薪也是主要會離開的原因之一,但其中的關鍵因素,其實和缺乏職業發展機會有很大的關係。

缺乏職業發展機會,人才選擇自動離開

先前編輯在專區的文章當中也和大家提到,會讓員工離開的關鍵三個因素中,除了薪資,另外兩個則是與員工的主管或老闆、以及今天要和讀者們談的職業發展機會相關。在普羅大眾的觀點,我們常常會認為一個人會離開公司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錢給不夠,但你知道嗎?「缺乏職業發展機會」的這項原因其實是經過研究證明的,而其中牽動員工發展機會的角色,也和其經理、主管們有密切的關係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應該要知道的勞動法概念【曹新南專欄】(圖片來源:pexels)

文/曹新南 原文刊登於HR好朋友

最近,常常看到一些勞資社群內,一再重複出現的問題,已經開始有不少朋友會引用我的說法來回答,深感汗顏。

不過,也有些欣喜,很多基本概念,一直都在那裡,也不是我第一個談及,但是我很努力讓更多朋友知道,顯然有一點點成果。

當艱澀的條文,可以逐漸為人理解,概念變成常識,才有機會成為大家的共識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50951785_234699670.970606.jpg

▲俗話說好聚好散,該給員工的權利還是要好好依照法律規定給予(圖片來源:freepik,CC Licensed。 )

文/HR好朋友/胡珈瑋

農曆年過完,轉職潮已經開始湧現!人資們也要小心,這段時間若是有員工提出離職,記得有幾件事可以注意,雖然得面臨一段陣痛期,但俗話說好聚好散,該給員工的權利還是要好好依照法律規定給予,例如常見事的實務問題:未休完的特休天數須折換工資,以免造成勞資糾紛喔!以下提供幾點注意事項供HR們參閱。

員工有無在預告期內提離職

許多員工都在等待拿完年終之後轉身走人,但說走就走真的沒問題嗎?在面對拍拍屁股就要一走了之的員工,人資當然免不了一番頭痛,而勞基法當中當然也有規定,在第15條第2項中,勞工在終止不定期契約時,應準用第16條第1項規定期間預告雇主,好讓雇主有時間可以做準備!

文章標籤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封面.jpg

 文/震旦月刊第608期 李堅明(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、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)

 

大氣溫室氣體濃度持續攀升,至2021年已達到420ppm的歷史新高(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, NOAA, 2021),全球暖化儼然有不可逆趨勢,氣候風險已成為本世紀全球面臨的最主要風險型態(World Economic Forum, 2022)。

全球面對氣候緊急時刻,如何化解全球暖化不可逆趨勢?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的「巴黎氣候協定」,超過百個國家同意2050年淨零排放(net zero emissions)目標,也影響企業採取更積極的行動。微軟串連NIKE、星巴克(Starbucks)、聯合利華(Unilever)、賓士(Mercedes-Benz)、達能(Danone)等領導者,成立「Transform To Net Zero」聯盟,致力於推動各個產業往淨零排放轉型。因此,速度快的企業選擇最快2030年,或最慢2050年達到淨零或是碳中和的目標。這是全球氣候治理的最主要挑戰。

文章標籤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照片.jpg

文/震旦月刊第 610 期 黃至堯.知名兩岸人力資源專家博士

 

 

 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勞動實務中,勞資雙方約定按月給付工資(月薪制)者,多為每月數額固定、並不因大、小月之日數不同而有所區別。而不論是法定未休特別休假工資、職災勞工原領工資、甚至「平日每小時工資額」,亦皆回歸民法第123條第2項規定,同樣不區分大、小月一律按每月30日計算。惟遭遇勞工於月中到職或離職、未足月在職的狀況時,上述計算方式似出現部份不甚合理之狀況,致使部份雇主變更計算方式、進而衍生勞資爭議。其爭議之癥結,分別來自於「在職期間」與「一日工資」之認定歧異,以下分述之: 

 

一、月中到職之在職天數認定

誠如前述,月薪制勞工之每月工資數額固定,因此當勞工當月請1日事假,實務中多以「扣減法」計算當月工資,即以月薪總額減去1日事假不予計薪之數額。若以月薪30,000元為例(含以下各例),當月請2日事假者,應領薪資即為28,000元(計算式:30,000-(30,000/30*2)=28,000),且不論大小月皆然,此計算邏輯並無違法疑慮。然而,若以此計算邏輯套入月中到職之勞工,於大月(31日)到職之勞工將存有疑義,以3月30日到職者為例,若以當月不在職29日工資予以扣除,則勞工實際出勤2日(3月30日、3月31日)卻僅實領1日工資1,000元,恐違勞基法第22條第2項之工資全額給付規定。
 
倘欲維持不分大小月均以30日計算之邏輯、又圖兼顧工資全額給付之規定,則針對月中到職之勞工,應改以「累加法」計算,即在勞工未請假之前提下,按「在職日數」計薪;以3/21到職者為例,當月在職11日,應領薪資即為11,000元。較需特別交代的是2月,在同樣計算邏輯之前提下,針對在職期間跨2月底至3月初者,為避免解釋上爭議,建議計算上給予不存在曆法上之1(閏年)~2(非閏年)日工資以111年2月21日到職者為例,雖實際在職8日,仍宜加計2日,以在職10日認定,薪資數額為10,000元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震旦月刊第 610 期  張敏敏.JW智緯管理顧問總經理

文章圖片.jpg

 

企業如何在疫情衝擊中,透過管理保持韌性與良好的應變能力,時時考驗企業;大規模傳染病是人類無法控制的,但「應變力」卻是企業可操之在我。

 

文章標籤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圖片 .jpg

文/徐子捷 原文刊登於HR好朋友

 

我們曾與讀者討論過,在面試時求職者千萬別問的 5 個問題,引起討論;此回,我們要與讀者分享面試官別開口詢問的 5 道 NG 題目,因為若你問出口,不僅會讓求職者感到不舒服,甚至將好人才愈推愈遠!

LinkedIn 和數位行銷公司——Reboot Digital PR 都針對求職者在面試過程中的感受,做出不同的調查。其中,Reboot Digital PR 透過健康儀器監測,找出幾個常見問題會讓求職者心跳加速、忍不住在椅子上扭動,顯示出他們對面試問題感到不舒服。

文章標籤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只要是經常性給予,就屬於工資?.jpg

文/曹新南 原文刊登於HR好朋友

 

 

為何要釐清什麼是工資?

勞基法裡的工資,影響到許多面向,包含與平常加班、請假有關的「平日每小時工資額」,也包含計算資遣費、退休金的「平均工資」,勞保健保等的「月投保薪資」也是用工資來看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胡珈瑋(轉載自HR好朋友,想知道更多好文請點這裡

文章圖片.png

 

近年在職場的趨勢,相信不少讀者應該都對「職業倦怠」一詞越來越有感,其實全球面臨的職業倦怠十分嚴重,世界衛生組織(WHO)甚至在今年正式將「職業倦怠」列入國際疾病分類表,足以彰顯職業倦怠在各大企業、僱主們都得注重。

因應疫情關係的大缺工時代來臨,相對帶來的影響也在改變員工職場的價值觀。

文章標籤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用-員工培訓.jpg

文章出處:暉哥 Do Rock

 

訓練很貴,但不訓練更貴。企業既然投入大量的資源在訓練上,當然希望有所回報。再加上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,也使得新知識的生命週期縮得更短,教育訓練的重要性更不可言喻。

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